「黃帝」是不是遊牧民族?為什麼學術界到現在都不肯定這個說法?你用「羅馬拼音」寫台語嗎?「夏朝」遺址出土半個世紀了,來看看夏朝文化哪裡來又哪裡去?/【台語誶誶唸】第13集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8 мар 2025
- 對於常來頻道的舊朋友說聲抱歉,這集內容前幾分鐘,跟過去講過的東西基本上重疊。為了讓論述不出現斷格,也順便照顧沒看過之前影片的新訪客。請多包涵。
網路上的資訊,常常是錯誤的,或是半真半假。多方求證的「難度」也很高,因為你一不小心就會搜尋到很多內容相同的資料。但都是錯的。做影片針對內容釋疑不難,難的是那些已經被誤導很久的人,因此在心裡產生對真相的抗拒與排斥,那個幾乎是絕症。
幾集影片下來,我釋出的「古越祖源」訊息,其實一直都存在於文獻資料裡。而那些將古文斥為「神話」的人,也在逐漸明朗的考古證據下,安靜或改口。
影片長度考量下,討論「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那一小段刪除了。過程還誤刪了一句口白,聽起來怪怪的,但不影響訊息,所以我放著沒管他。
另外,在介紹「楔型文字」時,我本來有介紹「ㄑㄧˇ」這個動詞的台語。事實上就是為了介紹這個字才有這一段過程。不過我後來決定暫時拿掉,以後再介紹。(所以中間上面出現一塊詭異的畫面留白)。以後再補上 。
我注意到網路上出現許多「石峁遺址」的「解讀」。那程度可說是寫奇幻小說了。比方說,石峁出現「鷹」就認定這是座北方民族的古城。心裡有設定答案的研究者,常常看見一點點「跡象」就如汪洋中抓到浮木,立刻抓住不放,說什麼都要把他解釋成自己要的答案。
「鷹」圖騰在南方文化裡也並不少見。「石家河」的玉其中一個經典代表,就是「鷹」啊。即使「鷹」的概念是來自北方民族,如我在影片中提到的:親染到異族文化,並不等於我就是異族血統啊!
在為了研究而搜尋的過程,真的要克制自己的「定見」,否則你只會找到你心裡早已設定好要找的內容,或者硬是穿鑿附會成你想要的答案。
「石峁」遺跡確定不是北方遊牧民族,目前被「默認」是夏朝早期的古城。但還是沒有完全排除另一種可能:以上皆非。這的確是有一點可能。所以我才用「默認」這個詞。而像「陶寺」這座堯舜之城,我則會大白話地說「無懸念」。這是有很大差別的。
黃帝是不是遊牧民族?我的答案是:不是啊。這部分,我在影片中提到不少,這個議題顯然日後還會有機會繼續聊,這裡就不多說了。順帶一提,5000年前的河套流域,當時沙漠的面積是小很多的。
除了建築需要「就地取材」,招兵買馬這件事也一樣啊。所以從黃帝身邊的人來推測黃帝,是很沒意義的事情。
沙漠不便攜物。殺駱駝的方法,其實也用在「殯葬」。你不可能帶著屍體遊牧吧。他們最後將屍體遷往何處?這是個謎。我傾向認為,他們就放下心中的羈絆,就放下了。
所以元朝,根本找不到皇室陵墓。再說一次,「北方遊牧民族」真的不是只有「生活習性」不同而已。那是從靈魂就徹底不一樣的民族。當然也如我在影片中說的,現代每個人都有北方基因了。
對於考古資訊不太熟悉的人,或許會有些疑惑,怎麼不同的遺址,區域會互相重疊?簡言之,是不同「定義分類」,或是「大集合與小集合」的概念。
「東夷」到底在哪裏?關鍵在「Who’s asking?」。周朝以前的定義,跟現在人的定義,差很多耶。
現前「東夷」的範圍,其實可以大到從遼寧到江蘇,更廣義則可以包含到浙江(包含古越)。整個東側沿海都可納入。那是在周朝以後對於「荊蠻」定義越來越大的結果。「西夷」這個詞,自從「夷」被蠻化了以後也不再方便用了。
「夷」的甲骨文要說真能寫一大篇。它是「箭」與「己」的組合字。但這個「己」不是「自己」那麼單純。「己」這個字發展成現在的「自己」還有一段可說,會再找機會聊這件事。甲骨文雖已發展得頗完整,但在必需「省字」的限制下,許多意思仍然無法完整,所以某些情況只好借其他字來代替。「尸」字就最早被拿來借用,還被一度以為是「夷」的本字。
周朝以前,「夷」不是講外邦人,否則不會被孟子用來定義「舜」跟「周文王」。「夷」也可以講抽象空間與真實的地理空間;當成動詞則是另一個角度。在出土不多的「夷」字資料下,必須借助「己」這個字根來延伸研究。所以我才說「可以寫一整篇論文」。
以現代人的身份去研究甲骨文,非常難。但也非常有趣。在介紹「帝」的甲骨文時,提到當中一個字根「壬」,就非常難懂。「壬」的字義是指「一個結構體上最牢固的點」。夠抽象吧?所以這個字根,出現在不同字裡面,就會有不同的解釋。所以當它出現在「帝」字裡,我將它解釋成「在列祖中最重要的那一個」。
「田」與「囗」都是土地,只是定義不同。所以甲骨文的「黃」有兩個寫法,「人」上面有時是「田」,有時是「囗」。
甲骨文很多字形、寫法、字義,都是「浮動」的。解讀上也跟現在「查字典」的習慣很不一樣。所以很多人以為買了本「甲骨文字典」來照著查就好。不是喔。事情沒那麼簡單。
不明白甲骨文的字義,更不了解殷商人祭拜祖先的文化,就會出現很多一廂情願的荒誕論述。現代人對神明的定義,主要是被「道教」牽引至今天這個樣子。加上現代人見到「帝」字,馬上想到的就是「皇帝」這個意思,就會造成從一開始就找錯方向。
最早接觸甲骨文,是從一位美籍研究漢字的學者出的一本書開始(這本書不是在談甲骨文)。我剛看完,拿給朋友請他父親(學者)幫忙看看,得到的答案是「錯誤滿篇」。從那時開始知道原來研究漢字,得從甲骨文著手。如此引發我對漢字的好奇。那年我30出頭歲,在一家民間公司剛剛升上小主管。那時的工作與漢字無關。研究漢字,純粹是興趣。
石峁遺跡出土跟臺灣原住民一模ㄧ樣的「口簧琴」,這個訊息被台灣人刻意無視。想撇清的人,根本沒有臉開口說什麼。這部分在下一集還會有進一步的延伸討論。
至於那個「簞」,我其實深信那就是古代流行的小竹碗。但我沒證據。沒有古文、沒有典故、沒有紀錄。
影片中提到的那篇「禮記」:「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引用的那個人,他之所以不進一步解釋,是因為他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吧?或者,他引用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解釋什麼;他單純只是用來「讓畫面看起來至少有點內容」而已。
我在這集影片中後段內容,其實等於是在「進一步解釋」這段文字了。想知道這段「禮記」怎麼解讀,請再看一次影片。不然你們鼓吹他解釋古文,任何一段。他解釋,我馬上打臉。
我甚至考慮做一系列打臉影片。他一發影片,我馬上打臉。這樣似乎挺好玩的。而且這種影片超好做的。一天做完一支。
人世間有個「常例」,相信每個人都會有經驗。在某個你專精的領域裡,當你看到有人摸個皮毛就說大話,你一定馬上就認得出來了。一眼、一秒。只是有時候會替他尷尬到不忍心拆穿他。
我這一生永遠說不出「我懂漢學」這種話。我馬上可以想像我認識的幾位長輩萬一聽到⋯⋯幹,太丟臉了!我即使研究到登峰造極也不可能講出這種話。我也從來沒聽過哪個學者說過自己懂漢學。諷刺的是,這句話,卻反而是「你要夠草包到一個極致」才有可能會讓(竟然允許)自己說出口。不只漢學領域,任何領域都適用這個邏輯。
「登高必自卑」。看得夠多的人,才會明白自己的不足跟渺小。
我相信被騙的人,其實自己也想騙人。借刀殺人而已。台灣很多人都希望全世界都陪他一起「信仰」台語是嫡傳的古漢語。有市場需求才有供貨來源。
這樣的人自己知不知道他在騙人?當然知道。這就是我認為他很邪惡的地方。他吃定了台灣有一群人,只要他高喊「台灣是夏商周古語」就會馬上盲目狂歡。愚弄同胞的後遺症,以及造成的危害,他不在乎。他只要趁機撈到好處即可。真的非常可惡。
至於那本主張「漢字有毒,請寫羅馬字就好」的書,我僅有一句引用聖經的話回應:
「你們的話語應該如此: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出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5章37節。
夏朝的「官方朝廷」並非秦始皇過後的獨裁極權。諸侯之間的鬥爭角力是被「有條件地放任」的。周朝很亂,事實上夏朝更亂。這是為什麼少康會擔心夏禹無後,而決定留下一支血脈,因為在他眼中,這才是主脈。也就是古越。
順帶一提。「越」字是少康取的,之前沒有這個名詞;但一般還是習慣連追至良渚伏羲都一起通稱為「古越」。就像現在用「漢」來通稱一樣。
我暫時粗淺將多元異族分為「南方」與「北方」。在聯姻混血之後,本族與外戚之間的鬥爭角力開始出現明顯消長。有一句我在影片中後來剪掉的話:「南方賤,鬥不過北方狠」。於是古越在鬥爭角力中退出主場,逐漸被邊緣化。良渚文化歷經幾千年,相比之下,基本上很和平的。若不是遇上毀滅性水難(找時間再聊),這個文明可以留下更多值得研究的文物。
認為古越很鳥的人,是無知的。黃帝是古越人的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在5000年前,當時除了古越人,根本沒有可以發展曆法發明指南車的高文明社會,唯一只有古越。
那時候的北方人呢?
什麼!?北方人?哈,哈,哈哈哈哈⋯⋯⋯(咳咳)⋯⋯⋯⋯⋯哈哈哈。
#台語 #台灣話 #漢語 #漢字 #不要鬧 #蘇美 #大篆體 #甲骨文 #殷商 #文字 #示音文字 #聲符 #象形文字 #埃及 #聖書體 #楔形文字 #新石器時代 #山洞壁畫 #象形符號 #弓箭 #舊石器時代 #撥弦樂器 #馬雅 #西班牙傳教士 #馬雅文字超可愛 #古文明 #廢墟 #殷墟 #羅馬字 #羅馬拼音 #彌賽亞情結 #傳福音 #漢字有毒 #龜甲 #獸骨 #獸面紋 #饕餮紋 #玉雕 #我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 #漢字很爛 #繁體字 #簡體字 #文言文 #腐蝕人的心智 #當你凝視深淵 #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尼采 #毛澤東 #超英趕美 #倉頡輸入 #無蝦米輸入法 #手寫輸入 #鐘擺效應 #二元震盪 #哲學 #由簡化繁 #由繁化簡 #穩交 #取關 #顏文字 #信騷擾 #父系 #母系 #文盲 #左腦 #右腦 #邏輯 #圖像 #圖像辨識 #圖像辨認 #字幕 #母語 #火星 #登陸火星 #好奇者號 #25億美金 #白痴好好笑 #既得利益者 #柳下惠 #記事符號 #古印度文明 #西夏文 #契丹文 #喃文 #作業系統 #不相容 #漢化 #北方民族 #遊牧民族 #青花瓷 #逐水草而居 #黃帝 #黃帝是不是遊牧民族 #黃帝是遊牧民族 #沙漠 #元朝沒有陵墓 #你跳進水裡就變成魚了嗎 #假說 #假設 #阿爾泰 #三皇五帝 #神話 #石峁 #陶寺 #良渚 #石家河 #龍山文化 #夷 #東夷 #西夷 #弓箭 #混血 #大禹 #夏禹 #泰伯奔吳 #周太伯 #夏商周 #諧音 #軒轅 #愛台灣 #害台灣 #禹寺 #禹寺遺址 #簧 #口簧 #原住民 #緬甸 #糯米 #女媧 #女媧發明口簧琴 #詩經 #楚辭 #莊子 #禮記 #對牛彈琴 #對牛鼓簧 #一簞食 #一瓢飲 #顏回
太無腦的留言,恕刪。
晚了一步,真想看看無腦留言
+1
+1
TaiwanHwa 先生,可否请教一下?不知道有些汉字的源头是否根本就是西北的Indo-European 语言那里传入的呢?比如“犬”闽东话读就很近似canine, kennel之类和犬有关的单词。犬应该不是象形字来源,或许该字来源是其他民族的音?
还是有車为什么读了一个和印欧语系语言里cart, chariot一样的音,以及轱辘。
还有“磨”字的来源呢?会不会是去魔麽字的一部分表音,又加个石字表意?似乎磨和Proto-Indo-European 的melh, mill, mola, meal真的很有关联。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不大可能大家都各自发明轮子,叫他轱辘,kwekwlos, circle, wheel。各自驯化犬,都发非常相近的音。都发明了磨来捣碎谷物又那么有默契的读类似的音。
类似的还有马,虽然繁体的马的确很相信,但是读音呢?英文里母马还是mare.
还有谁先养蜂去"蜜"呢?medu, mead.
还有抛,砲会不会是人家Proto-Indo-European词源的pel,后来的Catapult, propel, 希腊语pallein, 拉丁的pellere有关呢?"抛"字的繁体明白着的是在画一个西方人很早就发明的抛石机。人家读了pult总不可能是跟古中原人学的吧。但如果这个投石机的石砲是外来词,抛不是更像是整个由外音读,又画图的象形外音字?
TaiwanHwa先生是否可以由不同人群发明工具,驯养动物先后以及这些工具和动物的传入先后以及古中国部落最早引进这些工具和动物的汉字来源来解读一下究竟是否皇帝或者周是否为外来民族呢?
黄帝如果不是西北来的游牧部落为什么軒轅二字都带車?是没事干?
搞不好大陆那边又要说車和車轱辘都自古以来是属于中国的。我倒是觉得轩辕读音的和匈奴,犬戎有些瓜葛。而且这二字如此重视車的存在,太说不过去了。車是画了个一轴二轮的車,但是車的读音明显是外来发音cart, chariot扣在了車的图片上。黄帝老头名字里两部車,真的很洋气喔,估计名下很多部車,不然难道命里缺車?搞不好他真的是当时许多人眼里的外族人。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从发音上,轩辕=黄=匈奴=犬戎。
而且犬在不同的印欧语系语言里无非就是canis, canine (用闽东话读)还有就是Kwon, hound, hund。
搞不好这个我们祖宗的黄帝老儿其实是个有马有車的还带着狗的被那是中土人士称为犬的一个部落或者头领。也可能他自己就把自己叫狗。
我覺得某些堅持用台羅的人沒搞懂表意文字跟表音文字的差異。
一樣是用西方的字母系統,西方的字是能拆開來看它的意思的,比如 unbreakable就能拆成 un- break - able,un是反過來或不的意思,able是能夠怎樣的意思,所以我只要知道break這字的意思我就能懂unbreakable指的是不可破壞的、無堅不摧的。
對,英文用字母拼音,但是英文有Morphology的概念在裡面。
台羅能達到這種功能嗎?不能,它甚至都看不出來原本那個字的思維是什麼。
所以把一個使用表意文字的語言搞成表音對我來說是破壞語言構成結構的一種行為。
我認為台羅仔們非常清楚這一點。
他們只是專騙不知道這一點的人。
我看曷咀開開,只有滿腹个佩服!
用羅馬字來寫台語小弟個人有試過,真正困難,頭腦會軫未過;
若是提來做台語个注音個人感覺亦未黴用,會使考慮。
值此个快速變遷个時代,有咨爾豐富而且深度飽滇个內容通看真正感恩!
先生辛苦。
讚喔👍🏻👍🏻
注音符號在設計的時候有考慮到作為方言注音,但是台語這邊沒有拿去用
@@許蓋功 有哦!只是在2006年,被教育部【拿掉了】,【只擁護】台語羅馬字拼音……
(朱兆祥、吳守禮、楊青矗等人,都有很用心研究&推廣,可因為都算民間人士,被教育部視為業餘人士,不被重視……)
這樣子才能讓台灣民眾「一直以為」注音符號是為了華語(國語)服務……
╮(╯_╰)╭
台語注音符號(本稱【台灣方音符號】,原本要用來標註 台語、客語 發音……無奈政治操作,好用的注音符號,被犧牲掉了……)
zh.m.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6%B9%E9%9F%B3%E7%AC%A6%E8%99%9F
去年讀了《周公哪有這麼神》和《爆料商周》這2本書,再看了大衛羊的影片,真的刷新了我對上古史的印象,感覺在認識一段全新的歷史,好有趣😆
之前有看不一樣的中國史。 再看大衛羊。 完全顛覆中國上古歷史的認識。 這集知識量爆炸。 要在消化一下。 大衛羊的史學知識真的有夠厲害。衷心佩服
每每總能讓人茅塞頓開
為文化的端正傳承不遺餘力
感謝大衛羊老師!
這幾天才發現您的頻道,想對你在做的事情表示最真誠的支持,自己是研究生,知道每個知識背後都是曠日費時的求證和驗證,真的非常高興自己有發現您的頻道,祝福你並且希望你繼續做下去,加油!
每次看老師的作品,只有感謝跟臣服。我們何其有幸,可以有機會接觸到如此完整,如此精闢,如此有根據,又如此有獨到觀點的課。老師謝謝你,每一次看完都如沐春風!
謝謝大衛羊詳細且不厭其煩的解說~還做成邏輯清晰的脈絡,用影片呈現~真的太貼心了
韓文用全面拼音系統後出現大量同音異義、語意混淆辨識困難的問題。台文全面羅馬字化也會遭遇一樣問題
那都是暫時的
@@svejk7896 暫時?🤣🤣🤣🤣
@@luxsey01 看你對時間的體感如何,一百年也是白駒過隙
@@svejk7896 對啊,等一百年🙂
@@luxsey01 還好啦,法語借用拉丁字母拼寫後也發展了近千年才定型
感謝大衛羊的分享,非常地有水準也好看的影片。大衛何向您致敬
誠心感謝大衛老師的用心良苦,先祖於天上有知,必祐汝之理想發揚光大🙂🙏🙏 新年快樂
感謝作者的努力用心!!!!
講得頭頭是道, 很棒的公衆教育!
重複看了好幾次,想著如何跟他人推廣大衛羊的內容,於是開始感慨為什麼過去的教育被官員把持無法進步,直到今天的課文理論都與十幾二十年無異,不只文學如此,理科也如此。
這樣優質的內容,幫助台灣人尋根的知識影片流量卻不大,甚至還被一些台羅仔視為異端,整天想著羅馬字才能代表台語而忽略過去用地方語言創作的古人。
臺灣本土文化的式微就是這群人在當推手啊,古有大中原文化主義打壓台灣文史,今有台羅覺青自我搗毀過去文化歷史,太慘了
每次複習影片都會被你的留言噁心到🤣
「覺青」跟對岸常用的「恨國黨」一樣,用這種沒有明確定義的詞彙,不追求溝通,只要求貶低與羞辱。
用「覺青」把青年通通擺到「對立面」,還假惺惺的說什麼想推廣誰的內容。就是你講這種話,用力的構築同溫層,排擠其他人的想法不是嗎?
這種手法真是噁心的要命。
@@辛莫 覺青自己身上有屎跑來說別人手法噁心?
我什麼時候把「青年通通擺到對立面」?我明確定義一群人的行為,然後在句子裡面賦予「覺青」這個名字,你今天高興可以代換成任何名詞,台羅仔之類的,結果你跟我說我不能把青年都打成覺青?那你也是很會扎稻草人欸。
存不存在反對台語漢字的人?存在啊。存不存在只用台羅拼音跟人書寫的人?也存在啊。這樣的人也確實在分化台語的使用者,無法真正走向復興,今天我在批判台羅仔,你在對號入座什麼🤔
@@立木今 你的意思是「覺醒青年」沒有把「青年」擺在對立面的意思?🤣
「覺青」中的「覺醒」本就沒有明確定義這是事實啊。不同的政治立場,就能賦予「覺醒」不同的意義不是嗎?
後面反對的人有沒有,那跟我講的東西無關。
我就不回覆了。
@@辛莫 你中文是不是很差
從頭到尾只有你把「覺醒青年」直接歸類成「所有青年」,拿著你的稻草人到處去批判別人,我文中明確指出一些以台羅為圭臬放棄台語漢字的人,那些人自以為覺醒打著去中化的旗幟殺紅了眼,把本來屬於台語的文化也抹煞掉。
而且覺醒青年早就是網路上常見字,早就引申成為諷刺一些「自以為覺醒實際上並沒有的無腦青年」,你是要當中文警察還是怎樣?
@@立木今 用詞失當就用詞失當,問人是不是當警察;反過來說人太敏感到底是什麼招數啊?
(分號之後是我看你結尾那句話的感想,不是你說的)
重點就是推崇台羅的人,可能是橫跨老中青的嘛。你怎麼一直執著在「青年」這個年齡段做抨擊?不然你告訴我青年之外還有什麼年好了?只要說得出青年以外的「年」,今天把「覺『青』」拉出來鞭,豈不是其義自現?
覺醒青年的字義,我的觀點跟你一樣啊,被引申為貶低年輕人的詞彙。你說的「無腦」不正是貶義嗎?但凡立場分為保守與改變,隨便什麼樣的問題討論,「覺青」就是保守派用於羞辱人的詞彙啊。我說的「『覺青』沒有明確定義」就是這樣。
最後,我沒有到處批判人啦。只是認為你使用「覺青」二字是一種偏見。「台羅」絕對不是年輕人,或者說「覺醒」的年輕人,自己弄出來的鬼東西。台羅的擁護者,橫跨老中青三代。
我反對你,是因為你的留言提到覺青
(你要像第一次回覆一樣,嘲笑我被踩到痛腳,活該年輕也沒差。反正我也不只一次無視你的標籤攻擊了);
反對台羅就反對台羅,多貼一個覺青的標籤,這不是指出問題或感嘆。
這是甩鍋。
有這麼一群「年輕人」像你說的一樣「搗毀過去文化」。
深深折服做學問和製作影片的用心,現代 K12 科學教育中因為知識爆炸知道「內容」教不完,近二十年來開始強調 Less is more,放棄涵蓋所有的內容(中學生大概也很難懂量子力學吧)改重視發現學問的研究過程與能力培養。如果10-11年級的歷史可以借用這種觀點,有一學期以三四個個案研究討論的方式學習歷史方法,像這個影片一樣,應該會提升國民推理與論述能力甚鉅。再次感謝。
等了好久,終於來了;先點贊,然後暫停,去煮了一杯黑咖啡,慢慢享受,一邊看,一邊喝
尋根不是一句話就可以帶過的
大衛羊真的做足了超多資料
40分鐘依舊意猶未盡
那個簞裝糯米,看起來好像台灣的筒仔米糕喔~感謝老師的影片,滿滿的知識和有系統的科學推論,畢竟學者還是學者,做學問就是嚴謹
這集居然有40分鐘!!
難怪最近沒看到大衛羊的影片,做這麼長的動畫也太強大了OwO
((每次我這種外行人看一次都覺得腦袋開一次
真的,而且圖、文都很可愛、品質很高。
謝謝老師的講解~🙏🙏🙏
精心製作,留芳萬世。有學識文化人。
無意中看到了這一集, 太棒了! 謝謝作者. 背景音樂太吵了, 能拿掉嗎?
你真的很專業,佩服,請繼續下去
40分鐘!
用心用力都滿出來了
今天和朋友聊到老師這部短片,又再來複習一次。
補充一下幾位朋友的疑問, 33:40 這裡老師提到的西班牙文是 cariño ,就是英文稱呼伴侶的 Honey、Dear、Darling、Sweetie 這些相似詞。
不知道怎麼讀西班牙文的朋友,請愛用 google 翻譯發音,你會發現原來你可以說上幾個西班牙文的常用字。 XDDD
所以如果你有女性朋友英文名字叫做 Carina 、 Karina ,請不要用西班牙文發音,在台語社區的街上大喊。 XD
你看阿莫多瓦的電影嗎?
問你的朋友。連阿莫多瓦是誰都不知道,就直接別解釋了。
在澳洲生活多年,因為很難在這邊買到繁體中文的書籍,都會託台灣友人買書寄過來!同時,因為沒有什麼人會說台語,身為雲林鄉下小孩,只要遇到台灣人,都會特地用台語打招呼,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我都會盡量讓自己多說一點台語!
看到你這個影片,讓我真的很感嘆台灣在台語教育上的現況!但其實也好奇台語文字從以前的寫作方式,到現今的標注方式,是不是跟下面這段影片說明的韓文文字發展一樣?
ruclips.net/video/OccyJ6Rl7_Q/видео.html
畢竟我不是語言相關的學者,只是一個喜歡閱讀繁體中文、說台語的雲林鄉下小孩,所以特地留言詢問
真的很謝謝每一段影片的資訊整理,還有國台語交錯的解說,音調也很舒服,該調侃的時間點,也是非常到位且好笑!
落地生根吧,別去澳洲卻想當台灣人?
今天終於知道我的姓的甲骨文字是長怎樣XD,連由來都有,真優質的頻道👍
很棒 受益良多 尤其在了解語言演化的過程 特別有用
終於等到新課程的學習囉!老師辛苦囉!農曆年快樂喔!大家也快樂!
感謝先進用心介紹我們現今所用台語的根源,雖然影片長,但內容豐富還帶有笑點,時長是可比政論節目,然精采內容遠勝一般。
我也頗贊同台語該使用漢字,學習文字語言不用本來的字,就像你學日文或英文,然後用注音符號來拼音書寫,雖初期可收一定之效,但拿此來跟該母語使用者對談或交流,人家可以懂?
原來是語言學包裝的歷史頻道,文史資料非常豐富~
全羅台文真的是失去的比獲得的多,很多同音字的個別字義,可能會加速亡佚,造成解讀上的困難,現代韓國推行全諺文以後,也是類似的問題。
不知道老師對漢羅台文的看法如何?
階段性任務,但遲早消失。
寧願自創為台語量身定做的注音符號也強過使用完全格格不入的羅馬拚音.
文字是先入為主的、政治的。重點是語言,不是文字,這個時代更突顯出表意文字的缺點,你要學其他學問前太多必須先精通文字,但漢字要熟練最少10年,表音字2年就夠了。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天才神童大多出現在使用表音文字的社會。
@@TaiwanHwa 所謂消失,意思是台語的文字,最後還是只能和漢字綁在一起嗎?
簞,若真是所謂盛米器具,型制像是圖示上緬甸的盛具,那不只緬甸有耶~台東的阿美族也有這種隨身攜帶竹編的小飯盒,裡面裝的也是糯米!
謝謝分享。
講到緬甸,好奇請教一下老師,越南人跟苗族人有可能是古越後裔嗎?
當然是。
@@TaiwanHwa 🤩🤩🤩🤩🤩
太棒了!
@@TaiwanHwa 老師請教一下有人說我「心肝很大」,真正的含義代表什麼呢?
野心勃勃的意思。
@@TaiwanHwa 感謝老師!
支持 大衛老師 作一集講 石髦遺跡的故事
你說的緬甸的簞泰國寮國都有,是形狀看起來好像很小其實容量不小,如果到泰國小吃店點糯米飯很多是用這種裝的。
謝謝分享。
非常精彩的影片!!因為口簧琴而來觀賞,看了好多次。裡面提到的口簧琴部分我很有興趣~~
不過說到世界各地有 1000 種口簧琴,不知道出處何來呢?我是知道一般會說語言層面來說,世界各地有超過 1000 種稱呼口簧琴的方式。以我對口簧琴的認識,好像 1000 多種口簧琴是有點難想像了。另外口簧琴「有和弦音的問題」這一部份也願聞其詳~~
關於口簧琴的具體發源地,目前好像還是個謎,很值得探討呢~石峁的口簧已經很成熟,在骨製口簧以前,肯定已經有更長的竹製歷史。
口簧琴明顯有具體的發源 ,這部分會在後續影片說明。和弦音會在合奏時產生。1000多種的統計來自世界各地,北美歐洲都有,蒙古的口簧琴是用手指撥的。會散佈這麼遠,應該是非常古老就存在的樂器。相傳是女媧時期,那就跟伏羲時代一樣古老了。
影片中沒提到的是「陶寺遺址」也有口簧琴。
@@TaiwanHwa
感謝回應~
和弦音會在合奏時產生-> 請問有相關參考資訊或出處嗎?很想要多瞭解。過去不常找到口簧琴在這方面的討論
1000多種的統計來自世界各地-> 這個定義上還是有點模糊,其實形式、材質跟振動原理上,全世界的口簧琴就不出幾大類,所以是滿難想像這個定義方法為何的
另外蒙古除了彈撥的金屬口簧,也有跟台灣一樣拉繩形式的竹簧哦~
期待下一支影片的討論
zh.wikipedia.org/wiki/口簧琴
可調音,故能搭配成和弦音。另外泰雅族已自有和弦音。minor和弦。
我剛再次確認「1000多種」是我撰寫口白時的誤寫。應該是1000多種名稱。這部分我會在後續影片中做澄清。
資料來源是「陝西考古研究院」。
好看的一集
這是花多少時間整理思考的成果,這是怎樣強大能力,盲從很簡單,推翻錯誤何其難,,,應該改名為,偉大羊,感謝
哇這影片好長, 看得好過癮啊!!!
等好久了沒想到一等就等到長片未看先讚謝謝老師
從讀幼稚園開始心理就覺得外面的世界很不一樣感覺出門就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講的話怎麼都不一樣,在往後學校教的歷史感覺跟自己也有一種距離感,到高中碰到有人用羅馬字跟我解釋但還是打從心裡無法接受那套理論,一直到看了你的影片輪廓才慢慢建立
感謝分享,獲益良多!不過影片38'21處緬甸的指示標誌,標到寮國去了,稍作提醒,還請海涵!
Ok的。是緬甸。請自動微調。
看完這集,對於台灣文化與語言,有著更多了解! 謝謝老師
這次資料好多聽起來好過癮
的確,在看到石卯挖出口簧琴時,我心裡想著,這跟我們臺灣原住民不會有什麼關係吧?這個歷史脈絡應該要好好追溯一下
箪,还装糯米。 会不是会台南那种筒仔米糕?
夭瘦,有夠優質的根本百萬訂閱~~~~
新年較囉,恭喜您、祝福您
新年快樂!
帥,謝謝您!
可能我從小就說閩南語,我爸也跟我說是河洛話,小時各種話比較多,福州仔話跟泉州、漳州就差很多台灣漳泉都差不多,從小查字典發現很多字平常都很少用,就有疑問?那些字幹嘛都有,現在看到先生的解說,跟閩南語用字有很大關系,了解更多閩南用字遣詞,感謝先生用心
下一集影片會解答你的疑問。
直接40分鐘給好給滿,太神啦~~
欲先灭其族,必先灭其史,文字都没了怎么会有历史?有历史也不可能解读。中国人决不能丢掉中文字特别是繁体字。
@台灣話Taiwan Hwa
粗長的一集和超過5000字的影片資訊👍
問個題外話
在自己的筆記裡能不能使用影片截圖,這樣會有版權問題嗎?還是同「台灣話」圖樣一起就可?
一般慣例,是引用標明出處。
@@TaiwanHwa 好的,謝謝羊老師
順帶,台語誶誶念有一集說到無法輸入的「刣」字,意外發現它的注音「ㄓㄨㄥ (一聲)」
對大衛羊真的有說不出的敬佩,看你的影片後我覺得我實在沒學過台語也沒學過中文.....
言重了。
兄弟,你很有學問,很多都很有道理。只是良渚是女蝸娘娘的部落,大汶口才是伏羲的部落,石家河是蚩尤,仰韶是炎帝,最後都被黃帝統一了,三皇都是黃帝的親戚,女媧之笙簧,就是台灣和石茆都有的樂器,女媧娘娘的信仰也和台灣的媽祖文化有點關係。
太棒了
原來黃的甲骨文是一個人中間一塊土地
寬宏大度格局大
學習到了很多
問個問題,簡體慢慢朝繁體靠近這件事有資料可以參考嗎?因為我在對岸工作還沒看到這種論述
如果你能找到三、四十年前的香港出版品,一眼便知曉。
您好,
您在37:13標註緬甸的地點,其實是寮國。
(其實下面解釋過很多次了)編輯時不小心碰到,歪掉。
Hello
你緬甸標識的地方是寮國
請問一下
所以是口誤 還是標記錯誤?
謝謝
標歪掉的。
@@TaiwanHwa
謝謝🙏
感恩
19:54 我看過那支影片XD,那一段引用的是唐善純的著作
整個在唬爛啊。
影片太屌了
必須推
用羅馬拼音當文字,就等同於用ㄅㄆㄇㄈ當文字,說真的沒有任何不同
每每讀春秋戰國歷史,總不免懷疑吳越相爭之後,獲勝的越國到哪去了,為何歷史教科書上絕口不提,後來才知道提了會動搖河南中原為主幹的5000年中華民族歷史,當真不能提
字幕太淺色,看得好辛苦
太精彩了。突然想到:一「簞」食,會是竹筒飯嗎?
餐廳賣的是白色糯米。
人類遷徙及文明文化發展與氣候息息相關,古越族群文化與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結合,甲骨文的出現,除了是大部落控制小部落的工具,也是歷史中必然會發生的事,良渚文化遺跡的瞬間消失,可能是異族侵犯剩餘族人逃亡或是突變異常氣候導致糧食缺乏人去樓空,玉文化加工在南島民族其實歷史回溯很久以前就有,
考古證據顯示,包含台灣的出土玉文物,在冰河時期5000年前就能通過遷徙貿易產生。
現今二河流域文明,伊拉克伊朗,很難想像一萬年前是肥沃土壤茂盛之地,現在是黃土一片的不毛之地。
如今只剩源源不斷的石油可以證明當時的草木繁盛氣候適合人居。
不用萬年前,不到兩千年前,新疆和黃土高原全都是草原.
我正在整理台灣鐵路車站站名,原本想用台語漢字記錄台語發音,但是沒有資料來源,我自己也不熟,目前只能從網路上搜尋台羅拼音來放
羅馬拼音是好用的工具;問題出在人。撒謊、拐騙、騷擾、如邪教組織一般的逆我者亡。
就是噁心。
11:45 我是柳下惠~~😹😹😹
口簧琴 從蒙古,中國到台灣都有發現蹤跡 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其來龍去脈 也許可拼湊出上古歷史脈絡
請期待下一集影片。
最後地圖標的地方應該是寮國吧?!😅
應該再往左一點,謝謝提醒!
五帝裡面除了黃帝之外,最值得討論的應該就是「帝嚳」了。
我在想這個「帝嚳」會不會和殷商祭拜的「帝」有所關聯?
殷商的「帝」就是「祖先」的意思。沒別的意思。
@TaiwanHwa 那嚳和夔或卜辭中出現商朝某位先祖是否有所關聯?
在不同先秦史料嚳作為周人和商人共同的先祖,制定中國的曆法(雖然從伏羲開始就有),有大量從神話到歷史的記載,其事蹟基本可以和伏羲齊平。
有趣的是,和帝嚳相關的人名成為了歲星紀年的星次,是否也是以北方和南方的十二干支-曆法的融合呢?
五帝作為被周代各國貴族相對公允的,梳理上古部落彼此混戰的歷史,並給予帝嚳承神話、接人文的地位,周、商民族從他的兒子分家,明顯有著承先啟後的地位。
大卫羊先生,可以来大陆的头条开专栏吗?
史前的人, 因食物與環境而遷徙, (年內)動物會按季節的變化遷徙, (數年至數十年)因為水患, 乾旱, 等自然災害而遷徒. 看看商代的國都常常因為水患遷徙就知道, 何況是上古的黃帝呢? 以狩獵遊牧為主, 已採集食物為輔. 所以活動範圍更大.
這個太厲害了
好多上古東亞的新知識👍
按讚先👍,這集篇幅比較長一定特別精彩,老師辛苦了,感謝。
大陆的考古我是带点疑问的啦。虽然我是大陆出生长大。
哇~ 口簧琴太震撼了!
是啊,我很低調的放在最後。
賽德克巴萊里有出現
常常在刷推特的我,有時候都刷到整個帳號整篇都用台羅寫的文,重點是觸及都很低沒有幾個留言和讚,我都在想是不是就是寫給自己開心的? 寫成那樣誰看得懂?
還常常刷到說"中華文化就是毒瘤"的這種人,我都不懂欸,阿不是要台灣包容多元開放嗎? 中華文化不也是台灣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嗎? 他看不起中華文化、想消滅中華文化不是又跟自己的觀點(保存各種文化)互相矛盾嗎?
越來越愛你了🤣🤣🤣
漢字多美啊!
真的。
太太可愛了!
請問我要怎背佛經,我爺爺高齢80幾歲,往生時想用台語送他
我唯一用台語唸過的經文是「金剛經」,唸台語很慢,唸一遍要近兩小時。當年我19歲,身邊有長輩帶著唸。隔了這麼多年,我也早忘光了。
佛經中含有大量的「音譯字」,是故許多唸法須參詳原本的發音。最常見的例子是「般若」當中的「若」,中文唸「ㄖㄜˇ」但粵語唸「ㄧㄝ」,哪個更接近本音?事實是兩個都有人唸。這本無礙的。
有個林清玄的故事,我認為是能給你最好的回答。如下:
有位喇嘛途經一座山,山裡一間茅屋整個都在發光。他好奇看一眼,屋裡有位老婆婆在唸「六字大明咒」,她每唸一遍,桌上的一碗黃豆就會「自動」跳一顆到旁邊的空碗裡。
上前一問,才知老婆婆多年來誠心唸咒,本來是自己用手將黃豆拿到空碗以計數,卻唸到後來,黃豆竟自己跳過去,不必動手了。
喇嘛驚為天人。但有個問題:老婆婆把「嗡嘛呢叭彌吽」唸錯,唸成「嗡嘛呢叭彌牛」。喇嘛於是「好心」糾正了老婆婆,轉身告辭離開了。
離開後,喇嘛回頭一看,見老婆婆一臉懊悔自己過去苦唸都白費了,繼續懺悔地唸咒,但茅屋不再發光,黃豆也不會跳了。
喇嘛驚覺自己多事害到人了。於是又回去跟老婆婆說,妳其實沒唸錯,我剛剛是騙妳的。老婆婆破涕為笑,好高興自己幾十年來的潛心持咒沒有白費,於是唸回「嗡嘛呢叭彌牛」。茅屋又開始發光,黃豆也開始自動跳進空碗裡。
(以上)
印度文也很厲害,演變好多版本
另外,現在中國說藏文是來自象雄文明
但藏文明明就是八世紀藏王派遣大學士去印度,將梵文改造成藏文
只是明明很單純的話題,也能讓對岸網民辱罵
可見政治對文化認知的影響才是最深的
啊,我从小看到科普书籍都说藏文来源于印度文字啊,不过我刚刚去搜索了一下,才知道确实有人认为藏文来源于象雄文啊
@@simed607 因為偉大的黨要將疆域內的民族鞏固『華夏文明、中華民族』這一思想下所進行的記憶改造(可以進一步查閱象雄文明的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院的相關論文,很荒謬的)
而且網路上確實已經產生出很強烈的民族意識的小粉紅,會對不符合新說法的言論開嗆
真的好愛聽台灣話罵人哦!超紓壓的。
我認為那文章的筆者推行簡體字和用羅馬拼音是別有用心,只想說別浪費力氣了!就算當年共產黨硬推漢語拼音取代中文字最後也失敗了,難道想看到車站寫成che zang 嗎?我不想要這種東西謝謝。
用南方人的角度分析北方人的生活習慣容易有錯誤,北方人根深蒂固的文化本身就跟南方差異很大。 這表示分析問題的概念話跟脈絡是重要的。用漢語來看漢語中對"黃帝"的描述似乎沒有問題,同時,用遊牧民族的看法看遊牧民族對"黃帝"的描述也沒問題,因為用漢語分析的人很少回應用游牧思想分析的人所提出的問題,反之亦然 (是嗎?因為我看到很多還沒被回答的問題)。我還是有點看不懂,所以清朝皇帝在這部影片的角度算是遊牧民族嗎?
一集哪講得完。多看幾集再來思考比較客觀。關於遊牧民族,至少先看過這集再說比較清楚。
ruclips.net/video/L2PArdSQAb0/видео.html
謝謝
40分過了喔...... 真精彩
上个世纪初就有主张汉字拉丁化的人。主要原因还是清朝开始中华文明没落,大幅度落后于西方文明。所以很多仁人志士开始质疑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他们主张汉字改革,一方面是想全面接轨国际,另一方面是太自卑、太焦虑,急于找到解药。
类似的,日本在近代也有很多主张废除汉字和假名的提议。
陳博士--野人獻曝,簡體字對比稱正體字,末學認為較妥當,簡體未現時,有繁體字之稱嗎?
台語文化滿地瘡痍,百廢待興已是不曾閒,更哪得工夫去計較這些芝麻綠豆小事。正體字?繁體字?「繁」就一定負面?你懂漢字嗎?恕我直言:無聊。
很喜歡這種標題只有一點點,看完發現整個新大陸的影片,像一本內容豐富的小說,而不是像現在一堆把精華都寫在標題的快餐影片
大開腦洞的好影片,受教了
看日本人在玩遊戲用文字交流的時候,有時候可能爲了省時間或懶得轉換,他們會只用羅馬字而非假名,其他人常常要把整串字讀過一次後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時候還要重複讀大槪整句的10%、20%才懂,眞的有夠浪費時間。
十幾年前日本跟韓國曾經在網上爆發過一次大戰(戰因是韓劇宣稱韓食比中華料理好吃,日本人就坐不住了XD),我注意到有一部份日本人是這樣罵韓國的:
「韓國人就是丟掉了漢字,智商才會這麼低,眞是太好笑了。」
這給我留下很深印象,我也覺得太好笑了,淨瞎說些什麼大實話XD
後來當我知道韓國的閱讀率極低的時候,實在沒感到一點意外。
韓國使用的諺文是近代才有的,所以缺乏根基的深度。
相信這是他們民族的痛。
兩國互咬的時候,真的什麼惡毒話都說得出口。
下一集也會稍微聊到韓語。
@@TaiwanHwa 在文字上與過去歷史做徹底的割裂,確實會成為民族之痛。
意外的是他們在校仍要學千餘個漢字,然而以花費的心力而言,漢字對他們生活起到的作用似乎略顯不及。
我很期待老師會怎麼談到韓語!
諺文其實不配稱為文字,因為有音無義,最多只能算是注音符號。
表音文字中,密件和蜜餞是沒有差別的,報警處理與抱緊處理寫出來你根本搞不清楚,于右任和余天、庾澄慶、還有姓禹的通通變成一家人了......
窩底馬呀!
@@自助旅行協會的輕旅行 漢語的發音變化不夠多,太多同音字了,若同音字變少,就比較能像西方一樣把拼音當成文字來用
神人,有幸這輩子能遇到這個頻道。
漢字不只是「圖像」, 還有「邏輯」編輯的變化! 看字可以就象猜音意。
老師,我覺得,台語好難,好多語言可能是台語轉過來現在的國語來使用的延伸之類的...這樣是不是很複雜,
這真的需要一整個專業的學科來學習了...
想請教老師,漢語說的,閩南語該怎麼寫和說?
拼音 那些傳教士在越南獲得大勝後 想在台灣如法泡製.....
匈奴為夏桀後裔淳維是何解?
請期待接下來的影片。
台語若是像日語一樣,拼音和漢字一起用,可行嗎?